2011年7月4日

六分鐘護一生: 子宮頸抹片之基本常識與盲點

六分鐘護一生: 子宮頸抹片之基本常識與盲點

醫學博士 謝耀元醫師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公佈的衛生白皮書裏報告,癌症為台灣地區人民十大死因之首。子宮頸癌更是台灣地區最常見的婦女癌症之一,僅次於乳癌為導致婦女死於癌症之第二號殺手,台灣子宮頸癌的發生率約為30/10萬女性,比起美國的10/10萬女性,算是發生率高的地區。每年約有3,000人罹患,造成近700人死亡。因此它是威脅婦女健康的最大敵人,每位婦女均須對子宮頸癌之的早期防治與子宮頸抹片檢查有多一點正確之認識。
    隨著醫學之進步,台灣民眾對於宮頸抹片之接受率已逐年提升,儘管如此,台灣每年接受子宮頸抹片之比率約只有30-40%,雖然比許多開發中國家為高,然而卻遠比歐美等先進已開發國家之80%為低,因此,如何更進一步大力提升子宮頸抹片之施行,實為降低國人子宮頸癌之發生率之最重要途徑‧然而子宮頸抹片並非百分之百準確,因此在門診中應建立病患之正確觀念為每年施行子宮頸抹片之重要‧早期的子宮頸癌往往沒有症狀,但由於子宮頸位於陰道之深處,因此臨床醫師可經由內診偵查,並可直接取其剝落細胞作成子宮頸抹片,故可早期篩檢出子宮頸癌,而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有效達成控制消滅子宮頸癌的危害。
    子宮頸上皮內贅瘤是子宮頸癌的前身,如何篩檢它,進一步治療它,便是目前婦產科醫學界的一大課題。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又可區分為輕微,中等,與嚴重性之子宮頸上皮內贅瘤‧一般來說,大部分之輕微子宮頸上皮內贅瘤並不會演變為侵犯性子宮頸癌,只有1%會進行到子宮頸癌,而嚴重性之子宮頸上皮內贅,卻有比較多的機會(15~60%)會進行到侵襲性的子宮頸癌,子宮頸癌病人的年齡大約在50歲左右,45歲到65歲之間占了所有病例的6成。原位癌的病人的平均年齡約在43~46歲,與侵襲癌的平均年齡相差只有4~7年,較歐美文獻報告的10年略為縮短,是否為人種的差異仍有待進一步廣泛地探究。
    造成子宮頸癌病變之危險因子與高危險群包括以下幾種: (1) 早婚、結婚十年以上,(2) 生活水準較低者,(3) 抽煙,(4) 多重性伴侶,與複雜之性關係,(5) 人類乳突病毒之感染,目前約有60多種不同的HPV被發現,其中第16與18型人類乳突病毒與子宮頸癌病變之關聯性最強,(6) 其他性病之感染,包括皰疹病毒,濾過性病毒,(7) 細胞免疫力,自體免疫抗體,免疫球蛋白及 自然殺手細胞均已被廣泛地探討與分析‧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子宮頸抹片之最大缺點為其敏感性並不高,根據統計,子宮頸抹片之敏感性約只有60-70%,因此若沒有每年施行子宮頸抹片,相隔多年後再予以施行時,才發現子宮頸癌之進一步侵犯‧子宮頸抹片無法百分之百反應子宮頸細胞之病變之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 子宮頸抹片自子宮頸取出之細胞只有一小部分能塗抹於玻片上‧(2) 子宮頸病變細胞可能會被其他發炎細胞,血液,黏液遮蓋而無法看清‧(3) 子宮頸癌細胞之病變面積過小或細胞脫手數目過少,以至於無法蒐集到足夠之細胞‧
目前有多種新的篩檢方法被開發出來包括:人類乳突狀病毒之篩檢,陰道螢光篩檢,人類乳突狀病毒之篩檢主要是針對非子宮頸抹片檢查報告為非典型子宮頸抹片異常之病患,由於人類乳突狀病毒之數種亞型包括第16,18及31型均與子宮頸癌有密切之關聯,因此對這類病患予以追加人類乳突狀病毒之篩檢將可進一步確認其子宮頸癌之危險性‧但須強調的是上述方法均無法完全取代子宮頸抹片之篩檢,傳統子宮頸抹片仍是早期篩檢子宮頸病變最重要與基本之檢查‧

結論
子宮頸癌是現代醫學極有潛力將之克服之疾病‧子宮頸癌與子宮頸原位癌的發生率隨著年代的演進,前者越來越少,後者發現越來越多,這就是抹片檢查普及與早期發現之結果。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仍是治療子宮頸癌之最有效方法‧高抹片率為降低子宮頸癌之根本‧只要婦女們能多關心自己的健康,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這種最常見的婦女癌症,將會慢慢被我們克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